目前分類:藝文產業概況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二期計畫修正計畫98-102年—子計劃五

 

(推動台北、台中、花蓮、嘉義及台南五大創意文化園區整建及營運)

資料來源:http://cci.cca.gov.tw/page/p_14.php?no=105

 

【子計畫五、產業集聚效應】

使群聚產業之業者產生協調人力或技術互補,進而激盪創意,整合資源,並塑造與提昇參與業者在該產業領域之專業形象,使之更具產業競爭優勢。
除延續推動台北、台中、花蓮、嘉義及台南五大創意文化園區整建及營運計畫外,更結合城市發展軸線概念,使其在既有營運定位下,以文創產業軸帶概念,進行區域產業串連,進而達到文化創意產業與所在城市整體區位發展、人才及產值全面提升之卓越績效。

 

【(一)五大園區管理發展】

1.五大園區綜合發展業務
延攬文化傳播、企業管理、建築景觀設計及行銷管理之專業人才,負責各項計畫研擬、市場瞭解及行政業務之推動等後援系統,擔任行政協調及園區與廠商間、園區與園區間之管理及聯繫窗口,並積極扮演文創產業經紀媒合及活動企劃之角色。
2.更新五大園區資訊網站及維運計畫
更新並維運文創產業專屬網站及五大創意文化園區之入口網站,以文化創意產業虛擬空間之網網串聯,打造五大園區之品牌形象,運用網路之無地域、無國界及無邊際特性,強化園區間(國內及國際)與其他創作、生產基地之連結、交流、合作、互助,達到資訊分享及行銷宣傳之效。

【(二)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藝術展現與生活美學風格塑造」,以”酷”(時尚、前衛、實驗)與”玩”(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突顯華山園區做為跨界創意的發揮空間,扮演媒合跨界藝術、產業互動的場所,建構異業、異質交流結盟的平台,並發展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育成中心。
1.園區整體開發及維護
華山整體發展相較於其他園區,為較完整且具有示範性,故後續主要執行重點為訂定相關規範法令及考核機制,透過橫向溝通協調促進整體發展。主要工作包括:華山各項委外促參案件(OT、ROT、BOT案)之年度營運績效評估、財務分析及法律諮詢;辦理華山園區古蹟、歷史建築、既有建物及景觀等規劃設計、整建修繕及鑑定評估、辦理華山電影藝術館興建及設備安裝工程、紅磚區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及周邊景觀設施工程、華山藝文公園景觀改善工程等;園區未交付廠商營運空間之使用及管理、保全及清潔維護等;策劃華山藝創節、舊酒廠文物保存、文創產業活動推廣及網站維護計畫等。
2.產業集聚效應之推展:
運用華山園區,與委外營運團隊共同推動下列工作:
(1)舉辦年度創意生活主題活動或競賽,並邀企業贊助合作,增進消費者對國內生活創意產品之認同﹔建立市場流通性,透過介紹國內外生活創意品牌的趨勢研究。
(2)形塑台北文創產業軸帶:整合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松山菸廠、建國啤酒廠、國立故宮博物院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資源,結合沿線文化設施、時尚設計街區、科學園區、軟體園區等場域;其中,松山菸廠以設計產業及視覺藝術產業為主軸;建國啤酒廠以「啤酒文化園區、產業活化保存」為規劃方向,發展創意生活產業;華山園區則以「時尚、前衛、實驗」與「玩樂、享樂、娛樂」為規劃主軸。以整體策略、定位及行銷方案,打造台北都會中心之雙L軸帶,將帶狀園區產值及經濟效益最佳化,並推動創意城市產業集聚效應。
(3)辦理「華山藝創節」:每年固定一個月以城市生活為主題,邀請國內外重量級表演藝術團體,包括全新創作、街頭節目、遊行匯演等,創造台北的亞維儂藝術節慶氛圍,讓華山成為華人世界最具實驗精神與開創能力的藝文場域。同時每年舉辦時邀請國外藝術經紀來台,促成台灣表演藝術節目輸出,擴大台灣表演團體在國內外的文化影響力,帶動城市行銷與觀光效應。

【(三)台中創意文化園區】

發展台中園區為「台灣建築.設計與藝術展演中心(Taiwa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t Center)」,以建築、設計與藝術為主體,其主要用意在促成台灣與世界建築設計產業之接軌,強化建築與設計之專業領域,培養全民空間美學,並提升台灣成為亞洲創意設計產業之重鎮。
1.園區整體開發推廣:
台中園區於第一期已完成八棟建物整修及修繕工程,並已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及文化創意產業進駐。第二期計畫著重在其餘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整備工作、基礎電機工程建置、公共服務設施建置及建築、設計展覽館建置等,期望提供園區完善之設施,吸引相關文化藝術工作者、經營者進駐及舉辦文化創意活動,促進交流及發展機會。
2.經營管理計畫:
擬定園區相關空間引入民間參與投資研究計畫、自行營運業務推展及執行評估的規劃工作,期望透過相關空間委外經營模式,創造多元化的園區環境及推廣在地文化的永續發展。另舊台中酒廠遺留下來的重要歷史建築及產業遺跡是五大園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經由建置園區生命史的主題展示,進行文物史料資料建置、分析、展示等,強化文化創意場域之特殊空間氛圍。
3.建築及設計產業推廣及人才育成
(1)結合全國建築、設計等相關系所之大專院校辦理創意設計市集,並邀請國際建築設計工作者進行經驗分享,舉辦工作營及體驗營以達交流與學習的目的,建立台灣建築與設計研究發展智庫,並整備園區作為數位建築及創新設計創意產業交流之環境。
(2)策辦國際研討會:結合數位建築與創新設計、文化資產相關領域,舉辦都市與建築發展、流行設計發展趨勢、數位文化資產、創新設計等研討會,為文創產業尋找出適切的發展契機。
(3)參加及爭取主辦建築、設計國際年會:透過國際建築與設計會員國的參與,達到國際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育之目的。
(4)辦理數位建築、創新設計與藝術國際展覽、競賽等活動:透過建築與設計展覽之舉行,提升國人視野,並藉由國際競賽的舉辦為國內建築及設計產業注入新的活水。
(5)辦理園區文宣、行銷與出版:配合相關展覽與研究,出版期刊及專輯等,藉以建立專業智庫。
(6)辦理園區義工召募與培訓:建立園區義工家族,協助各項活動之進行。
(7)輔導相關團體舉辦數位建築與創新設計文化創意產業推廣及教育工作,補助並協助地方團體舉辦建築與設計文創產業推廣及教育活動。
4.文創產業區域整合及集聚計畫
(1)依據台中市「文化版圖」,未來七期新興之「國際文化藝術園區」(包含規劃中國家歌劇院及新市政中心)、西區之「中部科學園區」、規劃中「水湳機場國際展覽園區」、北區之「大坑生態園區」及南區之「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將呈現不同之功能角色並達成都市均衡發展狀態。
(2)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將結合週邊之「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國立台中圖書館」、「中興大學」及「20號倉庫藝文特區」、「國定古蹟(霧峰林家花園)」、「紀念博物館(921地震博物館)」、「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形構中部文化圈整合發展計畫,帶動舊都市地方經濟再發展,亦達到資源共享及產業集聚效應。
(3)推動中部文化圈整合行銷推廣計畫:規劃文化深度(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資產、閒置空間)旅遊行程套餐,以園區為出發點,結合中部文化圈各館舍組成策略聯盟,並串連地方特色,以帶動區域整合與文化學習之效。
(4)建置專屬行銷宣傳品平台:為達中部文化圈整體形象及宣傳之效,以園區為主,整合中部各館舍之資訊,促進資源共享、共同行銷。
(5)每年依不同主題辦理中部文化圈年度博覽會、競賽、藝術展演等活動。

【(四)花蓮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文化藝術產業與觀光結合之實驗場域」,建構花蓮園區為傳統及現代融合之空間,強調「生態」、「生產」及「生活」並重的「東部文化櫥窗」,整合花蓮豐沛之人文與自然觀光條件,推動文化觀光產業及創意生活產業,達成活化舊市區、再造花蓮洄瀾夢土之願景。
1.環境整備計畫:辦理園區歷史建物修繕工程,自97年起分期進行歷史建物修繕、基礎設施工程及景觀美化工程等,預計於100年全部完成,屆時將以嶄新之面貌呈現給社會大眾。
2.經營管理計畫:
(1)本園區已整修完成之區域,業以採購法委託專業團隊常態經營,於96年6月正式開園;98年已辦理引入民間促參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未來將持續辦理各項後續事宜,促使園區多元化經營及符合在地文化創意長遠發展。
(2)配合園區歷史建築修復工程,委託學術單位以文字及照片完整記錄修復過程,另同步進行影像拍攝,介紹舊酒廠之修復過程及嶄新面貌,讓參觀者認識舊酒廠之豐富生命歷程。
(3)結合花蓮風情、多元民族文化特色,以園區為平台舉辦東部文學季、海洋樂舞季、生態旅遊季、體驗藝術季,每季活動期程約3個月,各依主題舉辦各項地區與國際研談會、工作營、演唱會、創藝節等活動,促進文化與觀光產業之密切結合。
(4)規劃人文深度旅遊行程套餐,以園區為出發點,並與花蓮園區周邊觀光旅遊業者組成策略聯盟,串連地方特色社區、地方文化館、花蓮文學家群、藝術家群、石雕創作群之工作室,成為文化旅程點,並邀請國內外旅遊玩家體驗參與。

3.文創產業區域整合及集聚計畫
串聯與整合交通部觀光局、花蓮縣政府、農委會等公部門、私部門與觀光旅遊業者等資源,強化東部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文化觀光、文化體驗、地方特色產業之發展,以提升花蓮園區文創產業能量之聚集,行銷東部地區整體文創產業形象,帶動地方文化經濟之發展。

【(五)嘉義創意文化園區】

嘉義創意文化園區定位為「嘉義傳統藝術創新中心」,實踐傳統技藝與傳統技術之轉型及創新。園區內生產機具設備是五大園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亦是當代重要製酒產業文化資產,為妥善保存及活化再利用,本會針對嘉義園區之推動策略,將以「酒文化產業」為基礎,結合南部地區傳統工藝、當代藝術、藝術家資源及故宮南院等「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資源,發展酒文化及傳統藝術創新之園區。
1.園區建物整建工程:嘉義園區舊有建物多達37棟,將以分期、分階段整建原則,逐年推動各棟建物之修復再利用工程,自97年起,進行規劃、設計、施工等作業,全部建物修繕及基礎設施工程,預計於民國100年底前全部完成,屆時將以嶄新之面貌呈現給社會大眾。
2.經營管理計畫:
預計於建物及周邊環境整備完成後,引進民間機構參與營運管理,未來將辦理委外經營管理團隊評選、相關法令管理措施訂定、民間參與可行性評估及招商規劃、甄審等事宜,藉由公私協力機制,促進整體環境再造及發展。
結合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及民間組織等相關單位,舉辦例行性、定期性傳統藝術創新及文創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透過發掘地方傳統文化及活動,提供台灣傳統藝術界及產業界的觀摩及交流機會,以實踐嘉義園區之「傳統技藝與傳統技術之轉型及創新」之方向,並期望引發民眾對藝術發源地之興趣,吸引民眾實地參訪。

3.文創產業區域整合及集聚計畫
(1)以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區域性及在地特色為基礎,串連嘉義境內以工藝(嘉義交趾陶、石猴)、創意生活及木家具設計(阿里山木業)、視覺藝術(陳澄波、林玉山)及音樂(嘉義國際管樂節)為主之諸多藝文資源,包括藝文空間的嘉義市鐵道藝術村、交趾陶博物館、嘉義縣蔗埕文化園區(蒜頭糖廠)、故宮南院等,納入歷史特色的嘉義舊監獄、阿里山林業村、鄒族文化園區等,另結合在地文化觀光資源,如蘭潭風景區、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及曾文水庫等相關資源產業,期望達到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區位發展、人才及產值全面提升之卓越績效。
(2)結合嘉義大學、中正大學等在地學術研究資源,建置嘉義區域產學合作機制,以嘉義園區為中心基地,引入創新輔導團機制,促進地方文化產業升級、轉型、創新。
(3)每年度選定區域內具有產業發展潛力之產業,例如工藝產業、創意生活及木家具設計、視覺藝術及音樂產業等,挹注開發創新資金,形塑品牌形象,推介國內外市場。
(4)每年度籌辦嘉義區域聯合傳統藝術加值應用商展及相關節慶活動,推介在地藝術家及文創業者參與展覽:邀請國內外優秀知名之文創業者及工作者共同參展,提供藝術家及業界人士觀摩、合作開發、展售及交易平台;同步辦理藝企交流活動,加強接觸網絡,開發跨業合作機會。

 

【(六)台南創意文化園區】

定位為「台南創意生活媒體中心- Creative Media Center」,發展「文化生活與產業環境之整合創新平台」,以媒體中心作為一個創意啟動器。本園區位於台南市,有多元的歷史文化及豐沛的觀光資源,園區面積雖不大,卻位居樞紐、緊鄰台南火車站,實為其具有發展潛力的關鍵。
綜觀台南舊酒廠所處之地緣條件、歷史氛圍與人文素養、設計創意的資源,本中心將以生活創意(設計及時尚設計產業)、食玩及遊樂創意(文化及觀光特色產業)以及技藝創意(文學、影音及動漫產業)三個創意生活面向,提供展示、推廣、育成、販售之機能,以多媒體方式呈現創意生活,成為南台灣創意產業之整合創新平台,達成科技與創意之結合、提升視覺媒體創意人才水準、培育市場導向之專業人才及提升國際地位之目標。
1.園區整體開發推廣:進行都市計畫細部計畫變更,辦理園區內古蹟修復再利用工程、L棟倉庫及行政室整修工程、景觀美化及基礎設施整備、廢棄老舊建物拆除及相關設備與環境改善等,希望藉由整體環境修繕及整頓,提升園區整體再利用價值,使公共空間投資能獲得最大效益。
2.經營管理計畫:
(1)以推動民間參與投資、委託營運管理團隊等為主,期望透過民間參與及優良團隊進駐,促進創意文化園區之推展。
(2)以台南園區場域作為發酵點,策辦國際動漫展、競賽及研討會活動,作為國內外動漫及數位產、經、學界之交流與對話平台,更進一步促成國內外動漫產業、資本、技術、教育等市場資源的合作,引發台灣動漫數位產業群聚效應,讓動漫產業不僅能扎根台灣,更能放眼全世界。
3.文創產業區域整合及集聚計畫
以台南創意文化園區作為主軸重心,結合本會附屬機關台灣文學館以及台灣歷史博物館等館舍園區既定發展目標及區位特色,串連台南境內以時尚、設計及數位內容產業為主的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蕭壟文化園區等,納入歷史特色的總爺街文化園區、孔廟文化園區、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及赤崁樓等,並結合在地文化觀光資源,如海安路、台南運河等,以台南縣市文化創意產業軸心概念串連並整合境內時尚、設計及數位產業;動漫、文學及影音產業;文化及觀光產業;以及歷史風貌產業等相關資源。

【(七)打造故宮成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應用重鎮】

以故宮典藏文物或相關工藝特色,作為節點以對外連結;從國內推展,透過國際工作營、研討會、論壇及博覽會等驅動跨國競圖與交流合作的機會,邀請各國具文創設計及市場行銷經驗之專業人才,來台經驗傳授或交流,定期透過高互動性工作研習營,打造具國際觀的創意人才。另藉由國際專才和台灣相關產業人士,透過各國不同文化背景、美學觀點,充分激發符合現代與傳統的創意構思與方向。同時研討與品牌合作、異業結盟型態、授權模式、回饋機制及相關智慧財產權保障等週邊配套制度的建立,確實扎根創意,帶動基礎產業之精神,提升未來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本計畫四大目標說明如下:
(1)形塑中華文化特色之文化創意設計基地,催生台灣文創人才:形塑以故宮藏品及其華夏文化意涵為內容的創意、設計、工藝、行銷、產業人才培育及跨業鏈結基地。
(2)匯聚台灣文化創意商品之展示聚落,激發台灣設計創作靈感。
(3)促進數位內容授權營運,扮演媒合平台:活用故宮藏品及促進相關數位內容授權業務的營運,創造文物與當代生活融合的面向,積極扮演文化與產業之間的媒合平台。
(4)打造御花園藝文展售與休閒園地,提升台灣國際形象:開發以「故宮文化創意育成中心」及周邊衍生的文創產業體驗商店與休閒複合式園區,創造結合博物館、休閒服務、文創產品商店群的城市風貌,達到產業、生活、經濟、文化多贏的局面。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文章】台灣文創產業得揚起兩面大旗
 

 

【文章來源】當代藝術新聞 2009/06/29

 

台灣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動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產業轉型;二是救濟虛弱的文化產業、增加就業率。台灣政府在宣告方案時,強調會增加20萬就業人口,而國民藝文消費將從13%提高至15%,看來台灣政府更加注重救濟台灣文化產業,對於如何藉文化創意找到台灣產業第二

 

【撰文/劉太乃】
 

一是台北故宮的羅浮宮化 二是加緊籌建一座具國際觀的亞洲當代美術館

 

研擬已久,被視為台灣下波工業革命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終於出爐。台灣行政院5月14日公佈「創意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該方案將發展電視內容產業、電影產業、流行音樂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設計產業、工藝產業等六大旗鑑計劃,以「立足台灣、開拓大陸市場、進軍國際」為策略,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

 

政府將從2009至2013年四年內投入275億台幣,其中包括由台灣國家基金投資成立200億創投基金,專注文創投資,因目前九成文創產業都是「個體戶」,在政府提供租稅優惠、研發貸款等獎勵下,能達到產業的寧靜革命。預估台灣國民藝文消費比率將從13%提高至15%,並且未來四年旗鑑產業總產值達一兆台幣,同時可增加20萬就業人口,媒體總產值成長20%以上。其中關於美術產業部份,文建會擬建立無形資產評價機制,設立經紀人證照制度。

 

雖然,台灣政府已宣告文創產業方案,但台灣文創產界似乎反映冷淡,大多數業者認為政府公佈的政策事不關已,且對各項輔助方案表示,完全不了解;另外,業者們也表示沒有溝通管道,不知道那個單位主導文化創意產業。只有輔助兩岸合拍電影、電視,開發華人電影、電視娛樂平台的電影、電視兩大產業業者表示,有較清晰的目標可以追循,其他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工藝旗艦產業業者表示,無法窺見政府對未來產業規劃完整輪廓,說明台灣政府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還未拿捏精準,還要加把勁。

 

台灣政府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動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產業轉型;二是救濟虛弱的文化產業、增加就業率。台灣政府在宣告方案時,強調會增加20萬就業人口,而國民藝文消費將從13%提高至15%,看來台灣政府更加注重救濟台灣文化產業,對於如何藉文化創意找到台灣產業第二春,彷彿還在摸索階段。從六大旗鑑計劃中,可看出台灣政府文創產業方案主要參考日本與韓國,事實上,日、韓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效是非常顯著,本專欄已連續多次討論到日、韓文化創意產業成功之所在,在此不多介紹。

 

日本推動文創產業的結果,產生了一個龐大的動漫產業;韓國則透過設計創造出新穎時尚的工業品牌和演藝娛樂業的蓬勃,台灣呢?

 

按台灣政府的電視內容產業、電影產業、流行音樂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設計產業、工藝產業等六大旗鑑計劃來看,大致依韓國文創產業方向走;也就是說,如果台灣推動文創產業成功,可以看到的輪廓就是現在的韓國文創產業。韓國文創產業的成功,主要還是透過設計能力讓傳統產業大幅提升,相信在台灣中小企業努力和生產創新能力基礎下,要獲得成功不難,再說,台灣還有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市場為靠山,台灣工業產品要透過文化創新挑抬身價一定會比韓國做的好。目前台灣政府的難題是能否像日本創造出有如「動漫」的文化新產業,這點的確很難看到未來。不過,台灣以「立足台灣、開拓大陸市場、進軍國際」為發展文創產業的策略。台灣文創產業要成功,一定得建築在大華人市場基礎上,依目前兩岸和平形勢愈加明朗、大華人市場逐漸趨於成熟下,台灣文創產業確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當代藝術新聞/提供)

200多億台幣的文創產業基金夠嗎?關鍵不是多少錢的問題,而是錢要用在哪?以200億台幣的國家基金成立創投公司對嗎?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文創產業的推動,不應該由政府主導,而應以增設比賽或主辦國際競賽來鼓勵文創產業,例如強化影展、書展、音樂、博覽會、美術等競賽或成為會議舉辦地,讓所有文創議題或演義在台灣發生,如果200萬台幣的政府基金能花在這裡,而不是強調成本利益回收的創投上,相信更能把台灣打造成大華人圈最優文化創意匯流中心。還有,六大旗鑑計劃,看不到大的目標、大的旗幟,這點可以效法法國巴黎羅浮宮改造計劃,把台北故宮徹底打造成---引領台灣走向文化產業經濟的焦點。除此,為營造亞太文化中心地位,政府還可加大度籌設一座國家當代美術館,這座國家美術館必須有國際象徵意義,方向可從華人擴大到亞洲,因為截至目前為止,世界還未出現一座由華人主導的亞洲當代美術館,它的出現一定能把台灣文創產業提升到從所未有的高度。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城市

 

【轉載】創意城市與創意人才:臺北市文化經濟的發展基底

    (劉維公,2005, 台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創意城市」研討會論文)

    作者: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今年臺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的主題是關於「創意城市」。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也亟待推廣的討論議題。因為創意城市是臺灣推動文化經濟的重要關鍵。打造創意城市,不僅吸引文化創意人才與團體組織進駐城市,更同時能夠以創意方法解決城市發展的實質問題。創意城市對臺北市與其他臺灣都市都是當務之急的發展目標。作為會前會的文章,本文將自己定位成介紹性文章,主要是透過兩本代表性的著作--Charles Landry《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以及Richard Florida《創意階級之興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介紹創意城市與創意工作者的特色。希望藉此,讓與會者能夠深入認識一個將會對臺灣都市21世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概念--創意城市。

 

 

今年臺北市文化局國際論壇的主題是關於「創意城市」。這是一個令人期待的、也亟待推廣的討論議題。因為創意城市是臺灣推動文化經濟的重要關鍵。打造創意城市,不僅吸引文化創意人才與團體組織進駐城市,更同時能夠以創意方法解決城市發展的實質問題。創意城市對臺北市與其他臺灣都市都是當務之急的發展目標。作為會前會的文章,本文將自己定位成介紹性文章,主要是透過兩本代表性的著作--Charles Landry《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以及Richard Florida《創意階級之興起》(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介紹創意城市與創意工作者的特色。希望藉此,讓與會者能夠深入認識一個將會對臺灣都市21世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概念--創意城市。


一、創意城市

英國學者Landry可說是當代「創意城市」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其代表性著作《創意城市:都市創新的工具書》中,Landry指出,當代都市發展面臨嚴峻的結構變遷問題(如都市傳統經濟產業衰退、缺乏集體歸屬感、生活品質惡化、全球化威脅挑戰等),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創意的方法才能加以解決。Landry將創意歸納成下列幾項核心特質:以開放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承擔智識風險、嘗試以新的方式探討問題、具實驗的精神;具有反思與不斷學習的能力。

Landry強調,文化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創意的平臺與資源。文化提供創意所需的素材(the raw materials)。創意是在實踐觀念與思維的力量(the power of thinking and ideas),而此一力量需要文化所蘊藏的豐富資源如多元的價值、生活方式等。文化是創意源源不絕的溫床。

創意城市發展規模
Landry在《創意城市》一書的開頭就清楚點出其研究著作的訴求:

「《創意城市》描述的一種新的都市規劃策略方法,檢視人們如何在城市中以創意的方式進行思考、計畫、與行動。該書探索我們如何可以透過駕馭人們的想像力與天分,使我們的城市更適合居住與更具活力」(Landry 2000, p. xii)

創意城市是城市發展觀念的典範移轉

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發展規模可以分成下列十個等級(Landry 2000, p. 234-236):

第一級創意甚至未被視為是重要的或相關的都市事務,也未被看做是屬於發展迴圈週期的某特定階段如觀念建立或行銷等;存在非常基本簡單的創意活動;對於發展議題,各個城市行動者具備極為微弱的自我意識。沒有公開討論創意或革新議題。即使有,其活動往往是隱匿的,不受到公部門的鼓勵。城市不是正在追求未來,它可能已經在自斷生路瀕臨敗亡。

第二或第三級城市決策者自己本身開始意識到革新議題很重要。有一些是來自公部門的鼓舞,例如慶祝地方性的成果;私部門則有一些偶發的創新活動,但未有全盤的發展策略,仍已獲得媒體最低程度的承認。一些地方企業經常是以層級不高的接觸方式去幫助「創意者」,讓他們獲得機會階梯的第一步。城市仍然沒有想到,應該有需要去培養創意。城市的組織和管理仍舊偏向是因循傳統的。城市留不住創意人才的現象仍然非常明顯。

第四級工業和公部門制度的工作者面臨越來越多的壓力,承認革新議題的重要性。地方上的大學鼓勵或進行一些具前瞻的計畫或研究。可能出現另類文化,開始去創造有關城市或一部份城市的「雜音」(buzz);這可能會因此?生許多計畫構想,但實際上很少被真正實現。在公部門制度內外,皆面臨重新思考組織倫理的壓力。此時是「起飛」層級。留不住創意人才的問題開始得到抵消。一些創意行動者具備自己地方以外的門路或觀眾支持者。

第五或第六級不論是透過商業公司、教育部門、或是活潑的非政府組織,城市地區此時已獲得某一程度的自主能力,而且個別的創作者開始能夠在其所處的環境中實踐他們的抱負。存在著促進創意的基礎設施,如活潑的研究或另類文化;財務網路的發展成熟;公部門/私部門的夥伴關係以及部門間的共生共用逐漸形成。與國內其他地區以及國際間的聯繫開始成為是穩固可信的。活潑的技術轉移或交換方案遍佈在商業、教育和公共領域之間。既有的成就像磁鐵般吸引他人競相仿效,而且導致他們留連在城市裏。經過協調的公共介入手段經常被引用,尤其在技術領域。創意人才開始回流。

第七或第八級公部門與私部門皆承認革新動力的重要性。城市表面上已經能夠培養「創意者」,讓他們大多能在其所處的環境中實踐其抱負。在策略層次上強調整合性的思考,其充分表現針對多元目標而設定的創意計畫,像結合社會、文化和經濟等目標的生態環境創新活動。有助於活動的促進結構是散佈在五個領域中,從觀念建立到生產、物流、傳遞機制和擴散。城市或是城市裏的某一地區已有能力與國外建立穩固可信的聯繫,而不用透過中心城市或是國家組織。創意工作者在這個地區生活與工作,其所創造的價值大多數回饋到地區,例如透過地方的生產能力或是管理與行政組織的服務等方式。研究和反思能力已在大學中建立起來,創意的動發動機和週期迴圈得以維維續而且不斷更新。此一地區吸引創意人才,但是仍然缺乏一些高級的資源,讓它發揮終極的潛力。政治結構安定平和,廣納新觀念並且建立發展策略的重點。

第九級城市地區成為全國和國際知名的創意中心。它自己本身的優勢即足以吸引創意人才以及專業人士。實際上擁有所有的設施,並且幾乎是自給自足。重要研究機構總部或創新公司在此設立。城市是以文化的生命力與活力著稱的地方,因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各部門有想像力的人前來。城市已經能夠輕易地為本身提供大多數的附加價值服務。

第十級一個實際上完全自給自足的地方,已建立有效率的自我更新、自我批判和具反思的創意等發展迴圈週期;城市是一個吸引創意人才的地方,並且能為自己不斷增強創造附加價值。擁有高水準的設施與國際的旗艦店,以及所有類型的必要專業服務。城市是一個眾部門的策略決策中心,並且提供最好的活動。有能力在國際的水準上跟任何城市同等競爭。


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的基底(foundation)是建築在下列七大要件上(Landry 2000, ch.5):
1. 人員品質;
2. 意志與領導素質;
3. 人力的多樣性與各種人才的發展機會;
4. 組織文化;5. 地方認同;
6. 都市空間與設施;
7. 網路動力關係。
創意生活圈

透過這些要件,一個創意城市必須營造出Landry所謂的創意生活圈(the creative milieu),讓創意在最適的環境中成長繁盛:

創意生活圈指的是一個具有必要先決條件(包括軟體/硬體基礎設施)的地方--不論是幾棟建築物、都市的某一區、整個都市、或是某一區域--而由於這些條件,觀念與發明能夠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這樣的生活圈構成一種物理場所,在此一場所中,企業家、知識份子、社會運動者、藝術家、管理者、權力掮客、或學生彼此處在一個崇尚開放心態、世界主義的脈絡中,共同組成關鍵大眾(critical mass)。彼此面對面的互動創造出新的觀念、事物、產品、服務與制度,進而帶動經濟的成長」(Landry 2000, p. 133)。

此處硬體基礎設施指的是建築物與制度所形成的連結,包括研究機構、教育、文化設施、會議場所、以及相關的支援服務如交通、醫療保健等。軟體基礎設施指的則是社群結構與社會網路的系統,有助於個人之間與制度之間觀念的交流。

Landry進一步說明創意生活圈的特質包括下列七點(Landry 2000, p. 140):

1. 創意生活圈是一個具有原創性與深度知識的地方,並且能夠提供技術、能力與人員,而這些人有需要也有能力彼此進行溝通。

2. 創意生活圈擁有健全的金融基礎,讓實驗有充分發展的空間,而沒有過于嚴苛的管制。

3. 在創意生活圈,決策者、企業人士、藝術家、科學家、與社會批評家等的需求以及實際的機會並不一致。

4. 創意生活圈有能力處理未來文化、科學與技術等變化方面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

5. 創意生活圈讓非正式的與隨性的溝通,不論是內部或是外部,都可以輕易地發生;提供多樣性與變異性發展的環境。

6. 創意生活圈是跨學科互動以及發揮動態綜效的環境,尤其是結合科學語意術的發展。

7. 創意生活圈具有結構的不穩定性。
有時候確實需要在束縛的脈絡裏製造結構的不穩定,環境運作本身需要創造「既成事實」與「理想狀態」的不平衡。

藉由上述基底要件與創意氛圍的打造,Landry認為,創意城市的都市創意發展迴圈(the cycle of urban creativity)將獲得生生不息的延續。都市創意發展迴圈是由下列五個階段所構成(Landry 2000, p. 224-225):

1. 幫助人們建立觀念與計畫;

2. 將觀念轉化為實體;

3. 為觀念與計畫建立網路、增加流通與進行行銷;

4. 建立促進機制,如便宜的出租空間、育成單位、或展覽與展示機會等。

5. 在城市中推廣成果,建立市場與客群,以及進行討論形成新的觀念。
創意城市指標

Landry在《創意城市》(The Creative City)提出創意城市的測量指標,其中相當值得介紹的是:都會的活力和生命力(Landry 2000, p. 242-246)。活力是一座城市天然的力量和能源,需要加以集中以形成生命力。創意是活力的催化劑,活力是創意過程的重心。運用革新為城市帶來的長期效益,這樣的作法是合乎永續的與充滿生命力的。

活力包括活動程度──事物的進行;使用程度──參與;互動、溝通、交流與交易程度;再現程度──如何活動、使用和互動在內部是如何被規劃以及在外部是如何被討論。生命力指的是長期的自足、永續性、適應能力和自我再生。有必要先增強活力,以便形成生命力。透過創意過程去加以開發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對Landry而言必須兼顧到四個面向: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與文化的。

經濟活力的測量內容包括人群集中地區的就業、收入與生活水準等的狀況、每年觀光客和訪客人數、零售業的表現、財?和地價。社會活力的測量內容是社會互動與活動的程度以及社會關係的性質。一個有社會活力與生命力的城市具備下列特色:剝削的程度低、強大的社會凝聚力、不同社會階層間良好的溝通和流動、市民的優越感和社區的精神、對不同生活風格的容忍、和諧的種族關係、以及充滿生氣的市民社會。環境的生命力和活力分成二個不同的層面。第一是生態永續性的變項包括空氣和噪音污染、廢棄物利用和處理、交通阻塞和綠色空間。第二是城市設計方面,包括易讀性、地方感、建築特色、城市不同部份在設計上的連結、街燈的質感、以及都會環境的安全、友善與心理親近的程度。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則是與城市和其居民的維護、尊重和慶祝有關。它包括身份認同、記憶、傳統、社區慶典、以及能夠表現城市秀異特色的?品、人工物與象徵等的生產、分配和消費。創意城市的活力與生命力,可以根據九項判准來進行評估:關鍵大眾(critical mass)、多樣性(diversity)、接觸管道(accessibility)、安全和保障(safety and security)、身份認同與秀異(identity and distinctiveness)、革新(innovativeness)、連盟和綜效(linkage and synergy)、競爭力(competitiveness)和組織能力(organizational capacity)。這些判准需要透過下面四個面向來檢視──經濟的、社會的、環境的以及文化的。關鍵大眾指的是人數的適當門檻,其形成讓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產生增強效果與群聚效應。保障指的是持續性、穩定、舒適和缺乏威脅。接觸管道指的則是便利性和機會。

二、創意人才在這一節中,我們將透過美國學者Richard Florida對美國創意階級的研究,去呈現創意工作者的特色。Florida在《創意階級之興起》一書中,整理出來美國創意經濟發展特色與趨勢,幫助我們認識到創意經濟不可忽視的發展力量。同時,Florida也在書中詳細探討有利於創意經濟專業人士成長的社會條件,並建構出一套可以衡量創意發展狀態的指標,是一本相當值得介紹的書。美國創意經濟發展趨勢Florida首先在書中說明美國創意經濟的發展(Florida 2002, ch.3)。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的費用可以說是對創意有系統的投資。該項投資金額自從1950年代以來在美國持續地成長。R&D投資在1953年時為50億美元左右,到2000年時則是超過2,500億美元。控制幣值波動後,R&D的投資金額在此一時期內有百分之八百以上的成長。研究成果在過去一個世紀同樣地持續成長,在1950年代之後更是加速成長。美國每年所核發的專利權數目從1900年到1950年有將近兩倍的成長,從25,000成件長為43,000件。之後更有三倍以上的成長,到1999年時倍增為150,000件,百分之二百五十的成長。Florida根據學者John Howkins的估計,指出1999年全球創意經濟的營收是2.24兆美元,而美國是全球創意經濟的龍頭,其營收是96千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2.8%。科學家與工程師這類技術創意工作者也有明顯的成長。其數目從1900年的42,000人到1950年的625,000,再到1999年的五百萬人。20世紀中葉以後至今已有八倍的成長。以人口比例更可以看出科技創意工作者的成長幅度。在1900年,每10萬美國人中只有55位科學家與工程師。1950年則是400名,1980年時超過1,000名。到了1999年時每10萬美國人就有超過1,800名科學家與工程師。藝術與文化創意工作者在過去一世紀也有戲劇性地成長,特別是1950年之後。專職的藝術家、作家與表演家總數在1900年時是20000人左右,在1950年時是525000人,到了1999年則是2.5百萬人,與1950年相比呈現375%的成長。在1900年,每10萬美國人中有近250名這類創意工作者,1950年時則是增加到350名。1980年時的數字是超過500名,而1999年則是達到900名。

創意階級之興起Florida將這些創意工作人力界定為創意階級(Florida 2002, ch.4)。創意階級是以創意增加經濟價值的一群人。創意階級是以經濟功能所界定出來的群體,涵蓋為數眾多的知識工作者、象徵分析者、專業與科技工作者。Florida將創意階級區分成兩大部分:創意核心群(creative core)以及創意專業群(creative professionals)。二者的差別在於前者的工作本身就是完全與創意有關,而後者的工作主要是創意的支援或支援性質。

創意核心群的職業項目:電腦與數學職業建築與工程設計職業生命、物理與社會科學職業教育、訓練與圖書職業藝術、設計、娛樂、運動與媒體職業創意專業群的職業項目:管理職業企業與金融操作職業法律職業醫療照顧治療與技術職業高階零售與零售管理職業社會上其他階級包括工人階級、服務階級、農漁牧階級等。根據Florida的計算,創意階級現今在美國共有3千8百30萬人左右,大概占整體美國勞動力的30%左右。在1900年約有3百萬創意工作者,相比之下如今的成長已超過十倍。在20世紀初,創意階級僅占10%的勞動力,之後停滯不前直到1950年代開始緩慢成長。在1970年代與1980年代達到將近20%。在這之後,此一新階級爆炸性的增加,從1991年2千萬不到的創意工作人口與占25%的勞動力,成長到1999年30%的規模。超級創意核心群共有千5百萬人,占12%的勞動力人口。創意核心群包括在科學與工程設計、電腦與數學、教育、藝術、設計、娛樂等領域工作的人,他們是直接從事與創意有關的活動。在過去一個世紀,此一部份的工作人口從1900年不到1百萬,1950年的2.5百萬,到1991年的1千萬。其占勞動力的比例在1900年是2.5%,1960是5%,1980年是8%,1990年是9%,到1999年則是12%。傳統工人階級在現今共有3千百萬工作者,占美國4分之1的勞動力人口。工人階級是由在生產操作、交通與運輸、修護、建造等職業工作的人所組成。工人階級的比例在1920年達到高峰,占美國整體勞動力的40%,在1950年之後開始縮減,1970年占36%,在過去一、二十年,其下降的趨勢更為明顯。服務階級共有5千5百20萬人,占43%的勞動力,是美國最大的勞動人口。它包括在低所得、低自主服務職業工作的人如醫療照顧、食物配置、私人看護、文書工作以及其他低品質的辦公室工作等。相對於工人階級的縮減,過去一世紀則是服務階級的驚人成長。在1900年有5百萬的服務階級勞動人口,現今則是出現十倍以上的成長。

創意社會結構與創意指標Florida指出,美國創意經濟之所以興盛,是因為其有強大的制度結構作為支撐。Florida稱之為「創意社會結構」(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reativity),該結構是由三部分所組成:第一是適合科技創意與企業的新體系(例如熱衷於創意產業投資的金融體系、高科技的開發公司、持續成長的研究費用等);第二是創新以及更為有效的貨品與服務生產模型(例如讓員工能夠發揮創意的工作環境、彈性的生產方式等);以及第三是有利於創意的社會、文化與地理氛圍(例如吸引創意人才的生活風格或是鼓勵前衛藝術的文化制度等)(Florida 2002, p. 48)。

在這樣的觀點下,Florida更進一步歸納出對創意經濟而言相當重要的所謂「經濟發展的3T」(the 3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科技(technology)、人才(talent)與容忍(tolerance)。創意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是創意人才群聚與高科技產業集中,同時也是一個表現容忍的地方。一地方想要吸引創意人、帶動創新、以及刺激經濟成長,這三者因素都不可或缺。

在《創意階級之興起》一書中,Florida從「經濟發展的3T」想法中建構出一套創意指標。其所提出的創意指標是由下列四部分所組成:1. 創意階級所占的勞動力比例。2. 創新,稱之為創新指標(innovation index),以每人的專利權數目來測量。3. 高科技產業,稱之為高科技指標(high-tech index),包含兩部分,一地區高科技產業出產量占全國高科技產業出產量的比例,以及一地區高科技占全區經濟出產量的比例與全國比例作比較。4. 多樣性,以同性戀人數指標(gay index)做測量,指的是一地區同性戀占人口比例除以該地區占全美人口比例,所得數值大於1表示該地區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高。Florida在其研究中發現,對同性戀接受程度高的地區,往往也是高科技產業發達的地區。

Florida與相關研究人員所共同提出的其他相關指標還包括:1. 波西米亞人數指標(bohemian index):指的是藝術創意人口數;人力指針(talent index):指的是一地區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人口數2. 外國人數指標(melting pot index):指的是一地區外國人口比例;3. 多元組成指標(composite diversity index):同性戀人數指標、波米亞人數指標、與外國人數指標三者所共同組成的指標。Florida建構這些指標的用意在於利用資料去呈現出來一地區是否具備良好的環境氛圍,適合創意階級的成長。Florida在書中根據這些創意指標,對美國各大城市創意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比。然而,Florida的創意指標很容易被曲解,例如同性戀人數指標會被誤解成高科技人才比一般人更具有同性戀傾向。

其實,追根究底,Florida的「經濟發展的3T」觀點突顯出關鍵的發展要素:一個地方必須建造出舒適的生活風格環境(lifestyle amenities),讓創意工作者選擇親近這個地方,而不是避之唯恐不及。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

 

 其產業範疇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位休閒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業等共十三項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與設計業之間的相關聯為何?

 

「設計」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可能是一種高技術性、高複雜性,而又不易接觸的事務。然而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時代中,設計一方面具有多面向的特性,一方面又具有價值加乘的效益。因此我們可以說,當前所謂的設計是以科技、創新、人文為主要成分的整合性活動,也是促成文化與經濟互動的關鍵因素;此一關鍵,也正是促進台灣產業升級與提升產品價值的核心。是以,台灣整體設計能量的提升,有賴於發展策略受到重視與妥善的設計。

 

外貿協會於一九七○年代成立「設計推廣中心」,可以算是國內推動設計發展的濫觴,其目的乃是針對外銷產品提供全方位的設計輔導。及至二○○二年政府提出「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發展主軸之一,並將建置國家級設計中心列為重要指標,期能建立以設計為核心的價值網絡,以創新、設計及品牌協助國內產業轉型。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在經濟部的指導下於二○○三年成立,並於二○○四年二月正式於南港軟體園區現址提供相關服務。

 

國內商業蓬勃發展,其中商業設計及廣告服務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導引商業活動更多元化增長,所以提升我國商業設計及廣告服務優質化為產業發展之必要。計畫策略以「在地文化創意發展落實」及「國際接軌」為二大策略發展主軸,運用擷取在地文化特質,啟動創意發展商業特色、提升競爭力,使我國能強化商業設計及廣告服務能力、健全環境,建立臺灣代表特色並促進商業國際化,提振我國商業競爭力及發展。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創意產業第一期實施結果

 

問題1:文化創意產業所定旳13個產業其中之一說明,讓產業原來的發展狀況/問題,計劃的發展目標是什麼?計劃執行到2008的結果如何?

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積極推動,並將文化創意產業分為創意生活、數位休閒娛樂、時尚、設計、廣告、建築、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視覺藝術、音樂及表演藝術、工藝、文化展演設施等13個產業範疇。該計畫執行期程自92至96年,主要由4個部會共同推動及其延伸之28項子計畫。

第一期計畫著重的是文化創意源頭之耕耘,並為藝文產業發展奠定基礎,進行「培基固本」的文化藝術觀念強化工作,多管齊下的活絡文化創意產業,推動藝術美學的扎根與觀念推廣,以協助各領域增加創作中的「藝術元素」,期透過美學化與民眾審美觀念之提升,豐富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文化藝術內涵。本會積極規劃引進民間力量,以OT、ROT及BOT方式活化創意
文化園區,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台,另亦持續推動創意人才培育、生活工藝運動、數位藝術、活動產業、生活美學運動等。

 

問題2:2008年,原文化創意發展計劃已結束,請問未來的發展方式及計劃內容?

第二期計畫,則是聚焦於藝文產業的發展及輔導;以政策引導地方政府加強文化創意產業之推動;建立創意銀行資料庫;提供藝企媒合平台,並扶持青年藝術家;另積極建構文創產業在園區中的文化群聚與異業結合,作為推動創意產業的平台,使文化創意產業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第二期計畫並將引進民間參與力量及資源,希望能創造具競爭力的美感創新產業,建立文化創意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園區,並打造台灣成為創意人才國度。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產業定義



「廣義的文化產業」,是發揮與活化在地歷史文化所形成的產業。而「狹

義的文化產業」,以操作型定義來看,可以說是以社區居民共同承擔經營

的,以社區原有的文史、技術、自然等資源為基礎,經過資源的發現、活

用等,提升社區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等社區文化的分享體驗與學習的產

業。



而所謂的產業文化,意指產業經由付予創意與品管而發展出屬於該特有的

文化。而文化產業則是運用文化特色,如生活文化、生態文化、生產文化

加以發展應用的產業。例如水里蛇窯在生產製作的歷史中找出文化意涵,

設計成為參觀者可以學習體會的新型文化產業型態。

--------------------------------------------------------

至於地方文化產業,就是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文化產業,每個地方都能發展

出自己專屬或獨有的文化產業,舉宜蘭作為例子:



宜蘭的文化創意產業

位於台灣東北部的宜蘭地區有著令人羨慕的好山好水,本是以農業經營的

型態為主,但是在邁進文化消費時代,要以農業作為長久的經濟發展卻是

非常地不容易。然而,在縣政府與社區民眾的努力之下,從自然到人文,

從社區到產業,將傳統農業逐步有計畫性地轉向成為休閒產業。



觀看今日的冬山河親水公園、綠色博覽會、國際童玩藝術節等富有宜蘭地

域性文化特色的活動,以及搭配社區旅遊和休閒農業的觀光項目,宜蘭儼

然成為最有潛力的文化觀光產業地區。



就建築環境設計而言,宜蘭縣政府委託日本象集團所進行的冬山河風景區

開發建設之規劃,攫取當地風土民情與文化特色,將冬山河由原本具有水

利、排水用途的流域,轉變為具有觀光價值的風景區。每逢七月舉行的國

際童玩藝術節,使冬山河在親水公園之外,兼具有文化藝術的價值,原有

的自然美景加上外在環境的美感化,宜蘭成為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窗口。



正如文化產業設計的第一步,著重在地性的思考,對當地地域性的文化特

點進行設想之後,發展具有代表當地色彩的地景與活動,而吸引人潮聚集

觀光旅遊、以及增進產業發展的首要目的便可以逐步完成。



然而,為了永續經營的目標,除了政府的政策與協助之外,最好是也能夠

結合民間社區的力量。例如宜蘭冬山鄉的珍珠社區以種植水稻為主,自民

國90年開始積極推動社區營造,社區居民也配合發展觀光旅遊的休閒產業

。於是以稻草作為珍珠社區的獨家特產,產生了稻草工藝的創作。此外,

還發展相關風箏工藝館、南瓜園、民宿,同時社區居民學習導覽解說、工

藝創作、舉辦各種活動、設計旅遊行程等的經營方式。



宜蘭特別於其他觀光旅遊景點的特色,最為眾人所知的就是國際童玩藝術

節,有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各國民俗童玩技藝的精采表演,所以,儘管在炎

炎夏日的時節,也形成千萬民眾湧進觀光消費的旅遊地區。另外,還有其

他太平山觀景區、蘇澳冷泉、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舉辦的相關活動等。

 
參考資料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lingyf/na/col028.html

bear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